象山县针对海岛地区普法资源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通过整合海岛地区法治资源,在全省首创推出海上“普法地图”“海上说法团”等项目,全面构建“海上普法共同体”。针对渔民、商户、游客等人群靶向施策,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普法工作,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各领域,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资源共享,重塑海上普法一体化系统
一是海陆互动,打造法治阵地。串联陆海点位,绘制“一图普法游海岛”地图,陆上完善南田法治馆、东门岛法治研学基地等,海上开设“文明专列·普法号”汽渡专线、最美“海上法治书屋”。建成陆上法治阵地10个,海上3个,海上法治研学基地1个。二是时空互联,构筑无休教育。建立休渔期间常态教育机制,加强对船老大普法教育。开捕期间,依托船老大成立“海上说法团”,定期组织“渔排说事”、法治茶会等普法活动。三是信息互通,优化普惠服务。结合村民说事、村官说法等本土经验,制定出台“海上普法共同体”操作规程等法治化建设标准3项、海岛特色点位开通普法活动预告、“法律明白人”讲法等8大服务事项,群众通过扫码实时获取法治信息。
二、聚焦统一调度,全面构建海岛集群化联盟
一是组建专业普法队伍。优选海事、渔业、港航、公安、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士,组成海上专业普法先锋队,编写《渔业安全生产法律使用手册》等宣传资料,采取巡回宣讲等方式进行涉海涉渔普法宣传。成立专业化普法队伍5支,完成渔业安全、海洋资源保护等巡回讲座课件30件。二是汇聚民间普法力量。培育懂法律、通政策的船老大为“法律明白人”,因地制宜开展船上释法。利用渔嫂人熟、地熟、能管好身边人优势,推进“渔嫂说法”化解矛盾。三是精准计划推进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村官说法”系统上报年度普法计划和重点项目,统一编制宣传活动目录及任务分解表,实时掌握普法任务完成情况。截至目前,整合海陆普法重点项目12个,发布海陆普法活动目录26个。
三、聚焦方式创新,提档法律项目集成化服务
一是普审结合,提高审核实效。全省率先推行村级合法性审查改革工程,将村级重大行政决策等8类事项纳入审查范围,建立“海洋+”个性化目录,以监督规范“村级微权”护航乡村振兴。海岛乡镇审查村级涉法事务52件。二是普援互促,提升公法体验。立足海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结合省试点县域司法所改革统筹海岛地区法治资源,梳理公共法律服务领域7类44项服务,并在商圈、民宿设立“法律茶座”“法律集市”。三是普调互补,提高化解效率。发挥“船老大”调委会、“船上老娘舅”队伍作用,深入渔村渔户渔船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依托全省首个渔业海事调处中心,创新推出“你点我调”事前预约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2024年4月全省首创的“海上普法共同体”项目,有效提升海岛地区普法水平,缩短了送法上门的时限。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海上普法活动56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3万余份,海上法治阵地覆盖率100%,群众法治满意度达98%。同时,海上普法共同体工作简报被宁波市人民政府专报和宁波政务信息专报全文刊发,获得金珊副市长批示,相关宣传报道在法治网等国家级媒体进行经验推广,被评为象山县2024年度“三好一优”改革创新项目。
以法护航,步履不停。“海上普法共同体”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海岛地区解决了普法资源不足、法律服务不便等难题,更为他们搭建了新时代海陆一体的社会大普法平台,真正做到普法工作的精准普惠。通过资源共享、统一调度、集成服务让专业的普法服务触手可及,为提高海岛群众法治素养、守护海岛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