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普法动态  >  法治动态

奉化区司法局:打造奉化普法专属标识

来源:宁波普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30 18:17 点击量: 

一、活动背景

随着“八五”普法规划的深入实施,奉化区司法局积极响应国家全民普法号召,以创新普法宣传模式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品牌。

针对传统普法方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奉化区司法局决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普法宣传模式,打造奉化普法专属标识,提升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做法

(一)IP赋能,打造普法专属标识

全民共创普法IP: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面向全社会开展“奉化普法”徽标(Logo)、吉祥物和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最终推出以篆书“奉”字为原型的“奉化普法”徽标、以桃花为主元素的“奉小法”吉祥物和“知法奉于心 普法化于行”宣传口号,推动普法工作与城市精神深度融合。

(二)全域渗透,扩大IP影响:创新推进以“奉小法”为核心的普法标识应用,开发玩偶、雨伞、笔袋等系列普法宣传品,发布“奉小法见面会”视频,推出专属普法表情包,设计制作服装道具,开展“奉小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系列活动,以真人扮演形式开展“奉小法”进农村、社区、学校等活动600余场次,通过互动体验提升群众参与感。

(三)内容开发,丰富IP内涵:加强“奉小法说民法典”子品牌建设,拍摄制作民法典“以案释法”情景短剧,拍摄民法典“以案释法”情景短剧51集,涵盖婚姻家庭、房屋租赁等民生领域;制作“奉法同行”电视普法栏目,并在多平台播出,通过案例解析普及法律知识,短视频剪辑后在多平台同步传播,增强普法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线上线下融合,拓宽普法渠道

线上普法:依托融媒体未来社区直播平台,组织“八五”普法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系列普法直播讲座,通过“居民点单+律师主讲+现场直播”的形式,搭建线上线下同步学法的便捷平台。同时,利用智慧灯杆平台投放普法公益广告,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广播电台滚动播出民法典宣传音频,形成立体化传播网络。线下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民生热点,组织法治文艺专题巡演、有奖知识竞答、少年话法治大赛等活动,结合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举办法治文艺巡演、知识竞答等活动;设计原创海报3500套,分发宣传资料50万份;开设“香樟树下”巡回法庭,组织旁听庭审活动,增强法治实践体验,提升群众的法治体验感和获得感。

三、实施效果

一是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通过全民共创和全域渗透策略,“奉化普法”品牌深入人心,“奉小法”吉祥物成为普法工作的代言人,系列普法宣传品和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参与。普法视频、法治文化阵地、普法海报、普法宣传品等随处可见奉化普法品牌logo和口号。

二是普法覆盖面不断扩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使普法工作覆盖了农村、社区、学校、商超等多个领域,五年来累计开展活动600多场次,发放系列文创产品100000余件。2025年五月份在四通易达公司举办的服务新业态普法讲座直播,累计点击率达5.3万人次,普法传播效果和覆盖面显著提升。

三是群众参与度显著提高:情景短剧、电视普法栏目、直播讲座等创新形式,使普法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群众参与度和法律知识转化率大幅提升。例如,“奉化区—甘洛县”暑期假日学校空中普法课堂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为两地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搭建了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桥梁。

四、经验启示

第一品牌化建设是关键: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品牌,可以显著提升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独特的普法文化。

第二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拓宽普法渠道,提高普法效率,实现普法工作的全覆盖。

第三激发群众参与是核心:注重普法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群众的学法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普法工作实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