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14日上午,宁波市海曙区司法局以文化名人全祖望故居为依托,依靠历史底蕴深厚的洞桥镇沙港村,建成民法典阵地之“谢山长廊”。挖掘洞桥司法所历年来1000余起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数据中,提炼出村民询问较多、矛盾多发的问题,化身成12则民法典顺口溜悬挂在长廊横梁上,并组织沙港村村民们到谢山亭·民法典法治文化长廊,参加方言版普法“快闪”活动。
2、6月25日,宁波市海曙区司法局在洞桥镇陈严村“安家”13块法治乡村系列展板,采用了白墙黑瓦的江南风格、浮云、绿竹等古典形象,围绕“法治乡村”大主题,突出党建、和谐、自治、美丽等元素,契合《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宣传标语,为新农村美丽村居平添水乡意蕴。
3、6月23日,宁波市江北区司法局通过云端连线江北区灵峰学校和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南城小学开展“青春‘宪’礼 共筑未来法治毕业礼”,两地学生隔空互动,共享法治课程联动普法,面向国旗进行宪法宣誓。通过教育帮扶促进边远地区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在江北、越西之间形成常态化法治校园学习交流,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4、7月4日,由宁波市北仑区司法局、宁波市北仑区普法办、宁波市北仑区梅山街道联合主办的“法治乡村绘共富”法治直播活动开播,由梅山街道梅港村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与专业律师一起,结合村民关心的案例进行线上法律解析,为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
5、7月初,宁波市鄞州区以云龙镇、横溪镇为试点,创新打造“法律明白人”线下实践站,与线上“鄞法e站”相结合,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打造“法律明白人”教、学、践一站式平台,优育法治乡村建设“主力军”,实现“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在村社。
6、6月14日,宁波市鄞州区首批“首法驿站”在首南街道快递站开始启用,目前已派送法治快递2000余个,分发法治宣传册6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6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此外,还将进一步拓宽驿站功能,组织法律顾问团队定期轮流坐诊,面对面为居民和快递员提供法律服务。
7、7月5日,由宁波市奉化区司法局溪口司法所打造的平安法治精品线完成建设。线路全长约20公里,覆盖了沿线10余个村庄以及弥勒圣坛、雪窦寺、徐凫岩等著名景点,通过将法治文化与美丽乡村、名山风景紧密结合,绘就了一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
8、“七一”前夕,余姚市司法局大岚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浙江舜联律师事务所的5名党员志愿者共同走进大岚镇雅庄村,为村里55名党员送上了一份特别的“七一”礼物,也为美丽雅庄建设注入了法治力量。活动当日,司法所干部和律所党员代表带着民法典、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援助法、防范养老诈骗等宣传手册进村开展流动宣传,现场为村民解决法律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服务。
9、慈溪市司法局横河司法所以“梅”为媒,推进民法典宣传。横河镇梅园村是浙江省民主法治村,也是慈溪杨梅的核心产区,该村在杨梅采摘篮上贴上了民法典“知识宣传画”,画上印着“民法典—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等标语,一个个杨梅篮成为了梅农和游客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的有效载体。
10、7月初,宁海县司法局立足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持续开展“乡村法律课堂”,选取一批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分批分片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开展全员轮训,参训人员达779人次。
11、7月4日,象山县司法局在墙头镇溪里方村、涂茨镇旭拱岙村开展“推行‘村官说法’制度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宪法宣誓、村党支部书记述法及镇村法律顾问、“律之行”宣讲团法治宣讲等方式,向干部群众宣传法治精神和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村庄发展的能力,以高质量“村官说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