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基层依法治理  >  典型介绍

海曙区西门街道北郊社区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19-04-19 15:19 点击量: 

海曙区西门街道北郊社区地处西门街道东北角,由高塘花园、东方花园、白鹭园、世纪高塘、高塘公寓、东方威尼斯6个小区组成,现有住户2538户,居民约6200人,总面积32.38万平方米,绿化占地43.34%,办公用房600余平方,在职社区工作者9名。社区拥有社区活动中心、阅览室、社区教育学院、心连心健身桥、儿童乐园、百米环保画廊及多种健身器具,各小区内设施相对比较齐全。

几年来,社区党委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针对社区特点,以创建“民主法治社区”为载体, 以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着力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服务社区发展、规范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逐渐形成了“以法为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法律素质,实现了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浙江省示范社区、浙江省绿色社区、宁波市先进社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精心组织,夯实社区创建基础。

为更有效地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居委会在西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由社区居委会成员、治保主任、民警、社区妇联干部、居民代表和各小区物业代表共同组成“北郊社区创建民主法治领导小组”,组织、策划、实施、完善社区的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围绕“四民主、三公开”原则,制订“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同时,把“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拓展载体,营造社区法治氛围。

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广大社区居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着重抓好青少年、个体工商户、归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如矫正人员张某某,只是个22岁的小青年,自2007年6月其矫正资料转入本社区以来,因其年龄较小,学习不主动,经常逃学。社区工作人员时刻加强对他思想动态的观察,经常对他进行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宣传。多次找他聊天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就这样,一个厌学逃学的矫正小青年,在社区矫正工作站的帮助下,重新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将不利于矫正的苗头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一是建造一个法治宣传专栏。每季定期刊出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案例,特别是跟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婚姻法、劳动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漫画,结合具体事例“以案说法”,达到普法目的。

二是开辟一个法律图书角。在现有社区阅览室图书资源基础上,配置一批法律图书和期刊,开辟法律图书角,现有法律书籍250余册,供居民免费借阅。使居民真正养成平时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是建立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利用社区中公、检、法、司系统居民较多的特点,组织热心社区工作,熟悉法律知识的居民,成立了社区普法讲师团和法律志愿者队伍,通过文艺演出、以案说法、模拟法庭、依法调解民事纠纷等不同形式向居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共组织法治讲座1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0余场。社区还充分发挥近170名和谐促进员的作用,使法治宣传教育进楼入户,渗透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使广大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治意识。

四是建立一个法治学校。以社区教育学院为学习平台,建立社区居民法治学校,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依托“一社区一顾问”的载体,与城西法律服务所建立法律顾问关系,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社区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市、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及法律事务所专业人士,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五是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推动法律援助进社区工作,由社区综治室成员、社区党员、小组长及法律志愿者负责及时排摸辖区内需要提供法律帮助的特困户,送法上门,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年上半年家住白鹭园陈师傅与原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来社区寻求帮助,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解情况后积极查找相应法律知识帮助陈师傅,最后陈师傅运用法律捍卫了自己的权益。

六是开展法治宣传主题活动。联合辖区相关单位和部门,如宁波恒顺保险公司里员工大多都是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社区利用法治宣传周、宣传月,结合本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他们来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月”、“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宣传月”、“浙江法治宣传月”、“社区志愿者在服务”等主题宣传活动。同时,社区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5.18”法治宣传日开展系列活动,如联合华升建设集团、宁波恒顺保险公司举办法治文艺、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三、建章立制,推进社区民主管理

一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结合社区实际并根据社区居民的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了现行居民自治章程,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自治工作,鼓励居民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共创和谐北郊。

二是制订社区事务公示制度。设置一个社区事务公示栏,每季公开社区财务收支情况,并及时公布社区重大发展决策和举措及与居民群众关系密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社区管理的各项事务逐步走向透明化、法治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共创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好居民代表的作用。由居委会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居民代表会议,一般分为年中、年末两次,审议居委会工作报告,决定居委会重大事项。如有遇重大事件,及时召开大会。居民代表会议民主气氛浓厚,代表们参政议政能力较强,能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去,居民代表与居民代表会议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发动群众,社区自治显成效

一是改革选举方式,实现了民主直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北郊社区党委和居委会为努力贯彻十七大重要思想,不断探索社区选举方式,更广泛的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使“社区建设为居民,居民自治为社区”这一社区民主自治形式得以良性互动。结合社区实际,在海曙区委、区政府和西门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北郊社区于2009年6月20日进行社区第四届居委会换届直选工作,自2003年开始居委会实行民主直选已是第三次。根据区、街道有关直选选举办法的要求,在西门街道选举委员会和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成立了社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并通过《告居民书》、社区宣传窗、社区采风报和黑板报等不同宣传载体,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社区居委会直选的意义和方法、候选人产生的条件、选举程序、步骤;发动社区党员、和谐促进员和志愿者配合社区工作者,对各小区居民、楼道家庭和辖区单位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并进行选民登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一轮社区居委会候选人并发布了公告;在6月20日社区居委会直选日上,广大选民不顾高温酷暑,踊跃投票,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居民参选率高达95.1 %。这次社区直选的成功,不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居民依法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高涨热情,同时也为社区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执行党务、财务、居务三公开,接受民主监督。社区年度计划、社区重大活动等,定期通过宣传窗、社区采风报和居民成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向居民公布,接受居民评议,财务报表每季度公开一次;健全社区居民监督组织,制订社区居民监督制度,社区通过民主推荐,成立社区智囊团,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收集、反映民情民意,通过民主评议、民主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如社区先后召开了电瓶车听证会、高塘花园二期配电房机电更换座谈会、北斗河河水发绿发臭协调会等等;加强民主监督的力度,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考核和监督,使社区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治化、规范化。

三是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创平安。社区所属的白鹭园小区共有136户居民,由于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在2002年10月以前,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生了50多起入室盗窃案件,损失财务上万元,一时间小区内人心惶惶、怨声载道,有的居民甚至打算搬离小区。社区党委、居委会感到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小区封闭问题,并设立治安亭。在西门派出所、西门街道综治办的支持下,召开全体居民会议,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制订全封闭管理方案。通过依法自治宣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对小区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居民又自发地成立了夜巡队,利用休息时间在社区的主要路段进行夜间巡逻,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对可疑人员进行盘问,该小区自封闭以来,未发生一件刑事案件,成为海曙区“零刑案”小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切感受到:一方面,社区工作只有依靠法律,引导群众参与,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只有依法主动参与社区自治,社区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增强。

四是因地制宜,创建节能型示范小区。为积极配合政府进行耗能设施的改造,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居民弘扬绿色文化,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社区在高塘花园小区开展了创建节能型小区的活动。积极组织居民、社工对节能法的学习,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和支持。这是一项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活动。现在社区已完成两大组织(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自律小组),三项制度(签订节能降耗自律公约制度、建立用电分级标志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先进评比和交流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工作,顺利开展了各项讲座和活动,深受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五、发挥职能,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一是有效化解社区各类矛盾,打造“民主法治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专职调解员的作用,2008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15起,成功15起,成功率达100%,切实地保障了居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目前尚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社区。

二是归正帮教工作富有成效。在片区民警的指导下,加强与归正帮教人员的联系,不定期与归正帮教人员谈话,了解其生活、思想状况,防止重新犯罪。2006年以来,我社区共接受归正人员11人,均落实了帮教措施,定期走访问候,关心他们日常生活、工作状况。社区接受矫正对象7人,目前已有6人依法解除了矫正,无一人重新犯罪。每年社区在组织开展捐款、捐物活动中,他们都积极参与,献爱心。如矫正人员严**还特意买了三条崭新的棉被和1000元捐献贫困地区,又为社区阅览室捐献了近万元的书籍,其中一位归正人员还积极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成为一名和谐促进员,热心为社区服务。

三是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居民消防安全意识、防火意识增强。发挥好护区队、义务消防队的作用,无重大消防事件发生。

四是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出租房管理。社区专门配备了外来人口及出租房管理员,对外来人口及出租房进行登记造册,并经常进行走访,随时把握外来人口的生活生产状况,在保护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法律与政策教育,目前辖区的外来人口200余名,出租房屋60余套,没有外来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及犯罪行为发生。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继续以创五星级民主法治社区为契机,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和实践社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深化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努力将北郊社区建设成为学习型、人文型、生态型、诚信型、平安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