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联村位于大碶街道东南5.5公里,宁波市九峰山旅游区出口处,有4个自然庄,总面积3660亩,有山地面积3550亩。模具为本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共计人口560人,其中全村党员26人,村民代表22人。村集体经济收入2010年、2011年两年村经济收入为年均12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2千余元。在新农村建设的这几年里,我们先后获得过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省卫生村、市文明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市级生态村等多项荣誉。
2007年城联村开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三星级”民主法治村。2010年,我们又在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中,依照市级“民主法治村”的基本创建标准和市级“民主法治村”评分标准,荣评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12年,我村被确定为年度浙江省省级“民主法治村”申报村,深感这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所以我们以此为契机,在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下,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价值观,根据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各项基本要求,全面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基层民主、民主法治、平安城联建设。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村在民主法治创建过程中,成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民主法治”创建领导小组。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络员队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将创建工作纳入村级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村干部在述职报告中,对抓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也纳入了述职和评议的内容,让村民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抓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促使村干部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创建达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街道办事处对我村民主法治创建工作也十分重视,结合我村实际情况以专题的形式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并派遣工作人员指导创建工作,为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二、依法完善民主自治
1、民主选举。在我村第九届村委会的选举中,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采用海推直选、无记名投票、当众开箱验票、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方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由于宣传到位,组织严密,参加投票的村民达99%以上。选举产生了22名村民代表,其中女性代表有7名,占所有代表的三分之一。组成的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代表村民行使权力,听取村民委的工作汇报,村民代表享有村级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对村民委的工作进行监督。由于充分发扬了民主,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2、民主决策。涉及村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我村按照街道规定在决策过程中遵循“一事一议一签一公开”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和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进行民主决策。决策前要充分进行议事或听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议事的范围、内容和方案程序按照《大碶街道行政村工作议事规则》进行,由村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代表会议作出决定或决议,并认真组织实施,对重大事务的表决结果及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发挥好了会议召集人、决策引导人和重大事项协调人的作用。
3、民主管理。我村根据“民主法治村”创建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一个章程一个公约六项制度”。“一章”即《村民自治章程》;“一公约”即村规民约;“六制度”即民主决策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村事提议制度。随着村务管理制度的逐步落实,村民们参与到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热情逐步高涨。特别是在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上,经村集体研究和民主决策后,由街道或者区招投标平台公开招投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建立健全管理的运作,村委会始终坚持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性质,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特别要紧紧围绕着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项目规范管理等村民比较关心的问题,多想点子、多想办法,把民主管理深入有效得坚持下去。
4、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各项工作能否真正落实的制约和保证。要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加强民主监督落实到位,我们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监督小组、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监督小组每月都会履行职责对村相关的事务进行抽查和监督,并对有存在问题的事务提出建议和整改意见;二,按照村建立的“三务公开制度”,严格落实三务公开,三务公开为每季度公开一次,其中遇到重大和特殊的村务都需要单独公布;党务公开由村干部述职和党员评议内容组成,为每年公布一次;关于财务的现金、银行日记账则要求逐月公开;三、建立村委会报告制度,做到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做报告工作,接受代表的质询和回答其所提出的问题;四、开展民主评议,由村民代表给村班子和成员的工作打分,接受大家的监督。
5、民主台账。我村在创建工作中,也非常注重各种台账资料的建档和保存。我村在创建活动中,一是建立组织建设台账,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络员名单,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例会制度、廉洁制度,以及区、街道关于开展“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文件等归档保存,确保创建工作有指导依据。二是建立民主建设台账,将向村民公开村务和财务内容,以及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有据可查。三是建立法治台账,将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治村情况、村依法调解民间纠纷的案例和调解协议书、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情况、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护村队的活动内容进行归档。四建立队伍建设台账,将村两委会、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法治宣讲组、村治安巡逻队等队伍建设整理归档,保证创建工作开展的规范化。
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重视法治宣传教育,特别对干部党员、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村两委会委员张爱峰专职负责法治宣传,制订宣传计划,落实各项教育方案。村委会还建立了一校二栏法治宣传阵地,“一校”就是村民法治学校,有村两委会主办,重点是对村干部、党员、村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法律常识培训,每年以专题宣讲、以会代课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一室”就是图书室,有各类图书1000本(册),其中法律类图书近300本(册)。“二栏”就是法治宣传专栏和民主法治宣传专栏。
我们以“法律进农村”为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在全村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村。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夯实依法治村基础。先后向农户发放了“五五”普法读本、《公民法律知识读本》,向外来流动人口发放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资料,近1000千余册。设立了蒲公英宣讲员,参与社区九峰山大讲堂法律宣讲活动,举办假期学校。建立村普法联络员、村民组长法治宣传员的村组普法宣传网络,大力宣传与农村和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宣传栏(窗)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激励村民认真学法,自觉守法,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扎实推进法律服务和保障
我村聘用了宁波市岩河律师事务所为本村的常年法律顾问,为村委会和村民重大决策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并在本村设立联络工作站,为法律服务和咨询提供了固定办公场所。同时双方约定法律顾问五项服务项目,七项必须参与的法律顾问职责。特别约定了法律顾问一年至少一次进村开展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活动,并参与村重大事务决策。2011年我村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有98%以上,无到街道以上政府和部门的信访案件,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等发生。
建立“七位一体”综治工作室,充分发挥治调、警务进农村的作用。在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后,我村已经加入九峰山区域联防,我村主要道路进出口和重点区域均安装了监控探头,每户均安装了红外线设施,社区警务室一支近20人的队伍负责九峰山整个区域24小时的监控观察和巡逻值班,同时,我村亦保留以村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治安维护队伍,常抓不懈的法治教育和软硬件治安防控措施的跟进,确保了城联村良好的治安形势,几年来无治安案件发生。近几年来,我们村无本村村民刑事犯罪,也无社区矫正对象和归正人员,我们将继续做好这一块的源头控制。对于外来人口管理,建立了城联村“和谐促进会”形成和谐促进会、和谐促进小组、和谐促进员和谐共建三级网络,达到了区域内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民主法治”的创建程中,城联村两委会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持“民主立村”和“依法治村”,务实创新,常抓不懈,全力推进和谐新新型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也进一步得到了保证。